簸箕炊

簸箕炊是传统的粤西特色小吃在茂名、高州、化州、湛江一带非常盛行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簸箕炊是传统的粤西特色小吃,在茂名、高州、化州、湛江一带非常盛行。   簸箕炊(化州又称格籺“籺发音@”),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,其后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,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,一般都有三层以上。待米粉全熟后,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,以方便食客食用,最后在其表面放上香油、芝麻与蒜蓉浆(即蒜鸡油)然后蘸着吃,入口细腻富有弹性,不过因蒜蓉有余味,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,故可单纯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,其风味依旧。
  制作方法
  原料:
    大米、生粉、清水、熟芝麻、花生油、酱油、辣椒酱、蒜头
  制法:
    将大米洗净,用清水浸3小时,捞起,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,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,过细眼萝斗,成为米粉浆;待蒸锅水开上气后,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。
  食法:
    夏秋季节,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,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、酱油、花生油;冬春季节,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。
  特点:
    洁白、软滑、爽口、咸香。   现在好多城市里都有人卖簸箕炊,制作簸箕炊用的都是电石磨,这种磨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快,磨得也非常细,十分方便省力。但实际上还是过去用石磨磨制而成的那种簸箕炊味道独好。用古老的石磨磨出来的米粉浆做成的簸箕炊脆滑、质感好,原因也许是石磨磨得慢,石磨的重量大,加上它磨得慢,在重压下磨挤出来的浆液水分均匀,并且水与米粉不易分离,蒸出来的簸箕炊味道才是最正味的。   簸箕炊的制作不很复杂,将磨好的米浆分层加入蒸炉里蒸熟即可。这种蒸笼是特制的,里面有个三角架,可以放上十多盖子,然后盖上笼罩。三角架有多少层,外面的笼罩就有多少只孔。这些孔是用来添加米浆的,加完了米浆就把孔塞住,不让水蒸气跑掉。一般来说,一盖簸箕炊的厚度在五厘米的,就得分成四到五次完成添加米浆。倘若你一次性就给盖子加满,就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它给蒸熟,时间久蒸出来的簸箕炊质感也不好。一般的簸箕炊我们都可以看到它有好几层。 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簸箕炊是农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。当然,买簸箕炊不像买豆腐花那样要现金交易,没钱也可以吃到簸箕炊,那就是在自家米缸里拿米去换就行。父母不在家,只要米缸里有米,就有簸箕炊吃。一斤大米就可以换一块簸箕炊。   目前,在茂名、化州等地,这种街头小吃还很实惠,每一整个簸箕炊的售价大约是4元左右。可以买一整只,也可以买一半,更可以只买四分之一,价钱随量折半,实是街头惠食者的一大首选。